關於台北市婦女會

~ 台北市婦女會歷史回顧 ~

■ 歷史背景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投降。當時的台北市滿目瘡痍,包括總督府和台北車站在內的市中心一帶皆被戰爭破壞得很嚴重。同年九月底,熱心公益的鄭玉麗女士發起了婦女大隊來協助整理被戰爭破壞不堪的市容,共號召了三百多位的婦女參加。這個婦女大隊就是台北會婦女會的前身。

 

■ 草創時期

    在日據時期,台灣人民在高壓統治下根本沒有參政的權利,更遑論組織工會、商會、婦女會之類的人民團體,而雖然在日據時期有日本人組織了婦人會以及國防婦女會之類的團體,但因主控權是操之於日本,且參加對象僅限於區長,所以這些婦女團體的地位以及角色也只是聊備一格,當作當政者的陪襯而已。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當時鄭玉麗女士雖然已經成功地發起了婦女大隊,但事實上對於組織社團可以說像白紙一樣毫無概念。就在整個台北市婦女會的計畫還在醞釀期的時候,鄭玉麗女士遇到了熱心的謝娥女士。謝娥女士當時是一位外科醫生,她在得知鄭玉麗女士對於組織一個婦女團體的想法之後大表贊同,並號召了一群熱心人士前來協助。

 同年十一月,婦女會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每週定期於延平北路謝娥女士家中聚會討論。在眾人的努力之下,台北市婦女會於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十七日於中山堂正式宣告成立,共有六百位婦女雲集響應,開台灣社團之濫觴。自台北市婦女會成立後,同年三月間,各縣市也陸續成立婦女會,五月間,台灣省婦女會也告成立。

    最初會址是設在台北市衡陽路29號2樓,一樓租人做店面,而店租可充坐經費。但後來因為不幸被祝融肆虐,所以才移到台北車站附近的一間辦公室。


■ 豐碩成果

    光復前後,台灣的物資非常的缺乏,人民生活也相當的困苦,因此婦女會初期乃以救濟為主要的工作目標。當時除了請來女學生義演以籌措經費來向糧食局大量採購便宜的米糧之外,也向救濟總會要些免費麵粉以及衣料,分送給急需救援的民眾。

 除了施米、施布之外,婦女會還推動娼妓、雛妓的輔導以及救援工作,並協助了相當數量的娼妓從良、給予輔導就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台北市婦女會已有「兩性平權」的認知,並積極推動「婦女參政」以及「婦女教育機會均等」。市婦女會被稱為倡導女權運動的先驅是當之無愧。此外在家庭糾紛的調解﹑各種手工藝的訓練以及職業介紹方面,台北市婦女會也辦得有聲有色。

 「一步一腳印,一斧一鑿痕」,這幾十年來台北市婦女會所創下的成果有目共睹。未來,在承先啟後的歷史軌跡中,將會不斷創新、突破,以期再創婦女工作新猷。